<
y7h1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北宋穿越指南 > 0148【殿试考“炼丹”】
    宋代有一个太监机构,名叫御药院,专门收集药材药方,服侍皇帝起居膳食。

    渐渐的,皇帝的日常穿戴,也经由他们负责。

    继而又参与殿试,负责印刷试卷,负责弥封试卷,宣布殿试条令,全程参与殿试事务,协助拟定进士甲第。

    御药院的太监们,权力涉及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科举,甚至经常负责拟定皇帝中旨。

    这个部门,非常类似明代的司礼监,是皇帝跟文官争权的工具!

    也出过一些猛人,比如熙河开边的主帅李宪,就是御药院勾当太监出身。

    到了宋徽宗这会儿,御药院的规模虽大,却难以满足皇帝需求。御药院在熙宁二年进行改革,换了一个上级单位,皇帝的穿戴交给尚衣局负责。

    如今又在改革,尚药局与御药院分权,御药院不再一家独大。

    在改革当中,经常模仿皇帝笔迹,非法颁布中旨的太监杨球……不知所踪。

    这两年,宋徽宗终于意识到不对劲了,在分化蔡京党羽的同时,还在分化日渐嚣张的太监集团。

    此届科考士子,简直运气逆天,不用担心殿试作弊太狠。

    因为,尚药局和御药院刚刚分权。太监们忙着互相拆台,彼此都死盯着对方,没人敢在印刷试卷时泄题,也没人敢弥封试卷时勾结阅卷官。

    ……

    六百七十一个贡士,早早来到集英殿外等候。

    黑灯瞎火的,朱铭站立一阵,困得直打哈欠。

    忽地,侍卫似乎在喊什么。

    前排贡士鱼贯入内,站在最后的朱铭,跟着众人往里走。

    殿试座次是随机打乱的,朱铭找到自己的座位,在殿东偏后的地方。

    天光微亮,皇帝升殿,礼乐奏响。

    众士子拜贺。

    朱铭距离宋徽宗太远,看不清这货长啥样子。

    紧接着,太监分发试卷。

    殿试试卷,雕版印刷,题目就有五百多字。

    考生们拿到试卷,瞬间就懵逼了,今年居然考《周易参同契》!

    很明显,这是宋徽宗亲自出的考题,跟礼部出题官没有半毛钱关系。

    下一届殿试同样离谱,考的是《黄帝内经》,关于五运六气的内容。也就是气运之说,导致北宋末年掀起研究气运的热潮。

    白崇彦左顾右盼,他没读过《周易参同契》啊。

    秦桧也头大如斗,这特么该怎么答题?

    这种情况,虽不常见,但也非第一次。

    赵光义就曾亲自出题,考生们“相顾惶骇”,“搁笔不敢措词”。就连状元和榜眼,都搞不明白试题的出处,纯粹靠文采和瞎蒙名列前茅。

    现在已经很不错了,还告诉你试题出自《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这本书,主要讲鼎器、药物、火候、道术。

    宋徽宗再荒唐,也不敢直接考炼丹,而是选了一段比较正经的:御政之首,鼎新革故。管括微密,开舒布宝。要道魁柄,统化纲纽。爻象内动,吉凶外起,五纬错顺,应时感动……

    一共五百多字的考题,白崇彦只看懂前二十四字。

    思来想去,硬着头皮写变法对御政的好处。还真让他蒙对一半,不管怎么说,好歹跟试题沾点边,也符合蔡京变法的政治正确。

    事实上,考题不仅有炼丹内容,甚至还有道士解释为采补双修。只不过非常隐晦,不懂道术的人,根本看不明白,还以为全篇都在说君臣治政。

    朱铭穿越前就读过《周易参同契》,又被薛道光各种忽悠,对此书另有理解(外丹法被阐述为内丹法)。

    一边研墨,一边观察,朱铭远远看着宋徽宗。

    要不要给皇帝整一篇内丹法修炼论文上去?

    算了吧,跌份儿。

    朱铭坐在那里思考,直等到宋徽宗离开,他才提笔写下题目:修身齐家治国策。

    北宋末年的殿试策论,限制在1200字以内,但也允许超过一些字数。

    朱铭胆大包天,竟然在殿试文章当中,宣扬他的“道用”派思想。

    开篇便引用《周易》,讲述百姓日用即为道的道理。再引用《礼记》,又说道是相通的,谈修身、齐家和治国的共同之处。

    修身之法,儒道合一,内外兼修。

    还把“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比喻为齐家治国的各个步骤。

    精,便是天下万民。

    气,是万民产出之财富。

    神,是国家朝廷的运转秩序。

    炼虚合道,便是完美融合精气神,达成国家、财富和百姓的协调统一。

    他在前几百字里,迎合宋徽宗对修道的痴迷。又在后几百字中,劝谏宋徽宗不要盘剥太过,否则就会破坏精气神的和谐。这对修道养生不利,也对治理国家不利。

    最后完全契合《周易参同契》的表面和内在意思,把治国比作炼丹,只有兼具精气神才圆满。如果不善待百姓,炼出来的金丹就有缺陷。

    “道用派”理论,全程掺杂其中。

    一直写到天黑,反复修改之后,誊抄在空白答题卷上。

    交卷完毕,宫人打着灯笼,送士子们离开。

    大家都不敢喧哗,出了宫门,才叽叽喳喳议论起来。

    秦桧苦恼道:“怎会考《周易参同契》?我答的是君臣如何治国。”

    白崇彦说:“我写的是变法。”

    林勋凑上来:“我也写的变法,但偏于崇礼复古。”

    一大半士子,都显得痛苦不堪,没事儿谁去看道经啊?

    此次殿试题目传开,导致天下士子,纷纷研读《周易参同契》。谁都没想到,下次居然考《黄帝内经》,还特么专考里面的气运之说。

    “成功写的什么?”白崇彦问。

    朱铭说道:“修身齐家治国。”

    众人反复讨论,都在猜测皇帝的出题心思,一直出城回到客栈还在说。

    也有士子暗自窃喜。

    比如来自川中的何粟、何棠、何榘三兄弟,他们今年全部考中进士。而且属于蜀学弟子,平时喜读佛经道书,把《周易参同契》都研究烂了。

    历史上的何粟,便是今科状元,后来弹劾扳倒王黼等奸臣,靖康年间还负责与金兵谈判。

    刚开始是主战派,渐渐变成以战促和。

    由于他崇信道术,还主导了“六甲神兵守城”事件。昏聩至此,也是病急乱投医了。

    酿下大错之后,何粟又与张叔夜领兵巷战,打得金兵答应和谈。金人请宋钦宗出城亲自谈判,也是让何粟回去传话,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何粟在靖康年间的行为,有时正确,有时糊涂,既想得出让六甲神兵参战这种昏招,也他娘的有勇气组织巷战。去了金兵大营,虽吓得浑身发软,却又始终不失体统,尽量为大宋减少谈判损失。

    最后绝食而死,是个很难评价的复杂人物。

    ……

    尚药局和御药院的太监,互相敌视竞争,随时盯着对方的错漏。

    殿试答卷糊名时,竟然无一人作弊,更无串通外臣之举。

    今年是分权之后的第一次科举,他们还没斗出胜负。

    而礼部的出题官员,甚至不知道考题是啥,因为宋徽宗锁院之后,临时更改了殿试题目。

    北宋末期的殿试文章,也是要誊录为朱卷的,不拆名连笔迹都认不清。

    初考官共有10人,国子司业陈询,便是其中之一。

    陈询看完朱铭的试卷,从掺杂在其中“道用”理论,就已经猜到这是谁的卷子,直接批注道:邪谈怪论,不知所谓。

    初考官们写下评语之后,还要交给覆考官复核。

    覆考官强渊明看完朱铭的卷子,给出完全相反的评语:才思敏捷,义理清晰,论中杂谏,正直之士也。

    强渊明是蔡京的老伙计,属于蔡党元老级人物。

    但如今已跳出五行之外,不再掺和政治斗争,安安心心做帝党,顺便负责太子的教育问题。

    既是帝党,自然懂得揣摩圣意。

    朱铭的文章,前几百字都在讲修行,皇帝看了肯定喜欢,强渊明当然要给好评。至于后面几百字的劝谏内容,也符合儒家的政治正确。

    亦有那真正的正直大臣,看完文章眉头紧皱,搞不清楚朱铭的立场。

    前半段讲修身,还扯什么炼精化气,简直一派胡言,很明显是耽于修道之人,而且很可能以道法谄媚皇帝。

    后半段讲治国,又在厉行劝谏之言,规劝皇帝要善待百姓。

    此人究竟是正是邪?

    于是乎,这些正直的覆考官,给朱铭的卷子评价为中下等。先是驳斥其掺道入儒,又肯定朱铭的劝谏之言。

    最后评定甲第。

    尚药局和御药院的太监们,才不管考生文章如何,谈及道术的通通评上等。

    很快就跟大臣吵起来,此时的太监们,权力还没南宋时那么大,怎也吵不过那些文官。

    最后双方妥协,前十名当中,前九个按照文官的意愿,第十名由太监决定。

    但是,太监还有送卷的权力!

    本来该送十份卷子交给皇帝,太监们却送了足足十六份。尚药局三份,御药院三份,全是涉及修道的文章,只求能让皇帝高兴。

    十六份卷子摆在宋徽宗面前,这货认真听了两篇,觉得速度太慢,干脆拿来自己看。

    何粟的答卷,对修道的论述含而不露,并且写得文采斐然,能让皇帝、太监和文官都喜欢。毫无争议的状元卷!

    一直读到第十三份卷子,宋徽宗眼前一亮:“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此修道高士也!更难得儒道皆通,引经据典,真个是国之栋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