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7h1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穿越考科举 > 第125节
    李廷也很担心,开口道:“要不然我们模拟一下问答,到时候也有话说。”

    纪元刚翻到春秋最后一章。

    今日从罗博士那回来,春秋已经讲完了,剩下的便是复习。

    纪元并不着急:“明日事多,估计不会想到我。”

    “没事,还有教谕他们呢。”

    “这个倒是。”

    “明日回来,第一要同我们讲讲啊。”

    纪元点头,这都是小事。

    等他明天见了再说。

    九月二十七,一大早,城门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正荣县衙门等等一行人,就在旁边等着。

    县令,县丞,教谕他们肯定还没来。

    来接班的都是同职位的,不必那么早来迎。

    这也算官场上的规矩。

    等到说好的巳时正刻,也就是早上十点。

    县令,县丞,教谕带着捕快随从们过来。

    另一边大道上,新县令一行也来了。

    新县令坐着马车,快到的时候被小厮扶着下马,快步走过来。

    身边有个年老的吏官提醒了下,他才稳住脚步。

    纪元就在秀才们旁边,衣服颜色都一样,跟着一起行礼。

    纪元仗着自己个子小,往前面看了看。

    新县令果然年轻,二十三四的样子,其貌不扬,长着一张国字脸,却并不显稳重,脸上带着强撑的镇定。

    身边年老的吏官在旁提醒,这才挺直了腰背。

    “大族出身。”有个秀才酸溜溜道,“身边还带着这样的老吏。”

    一般百姓爱把官吏放在一起说。

    实际上两者有很大不同。

    浅显来说,官是朝廷任命的“管理者”,负责管理跟决策。

    吏是官员任命的下属,负责具体的事务。

    比如天齐国的县令,县丞,捕快。

    县令是官,这不用说。

    县丞是县令的副职,虽然一般会随县令的升迁调动跟着走,但所到之处还是要向朝廷请求任命,故而县丞也是官。

    捕快则不同,捕快是当地县令自己任命,去留由他做主,不用朝廷点头。

    这就是吏。

    新县令身边带着的老吏,就是这样任由长官差遣的身份。

    为何要加个老?

    自然是这样经常负责具体事务的老吏,比一般的官员都懂得地方事务。

    这样的人,就是最强的辅助。

    新县令虽然头一次当地方官,却带了一个经验包,随用随取那种。

    一般的地方官,或者说贫民出身的地方官,哪有这样的“经验包”帮忙。

    单这一项,就证明纪元的猜测没错。

    新县令必然大族出身。

    这个老吏,大概也是“师爷”的身份。

    前面寒暄一阵,果然没提起纪元,一行人跟着去衙门。

    林县令办事妥帖,虽然新县令刚来,但这一次也算带着新县令认人。

    林县令客气,新县令那边自然识趣,处处还是以林县令为尊,只当自己是个副手。

    衙门各部门一一拜见新县令。

    到县学这的时候,自然是教谕带着众人拜见。

    新县令目光在纪元身上顿了顿,张口就是:“这是小神童?”

    新县令旁边的老吏深吸口气,低声提醒:“公子。”

    新县令赶紧道:“只是问问,我叔叔。”

    老吏再次深吸口气,这次新县令终于闭嘴了。

    教谕倒是大方道:“纪元确实有些天赋,却不好太过夸耀,戒骄戒躁得好。”

    教谕平日也是夸纪元的,否则不会亲自帮纪元找罗博士教春秋,更不会在宴会上护着。

    但自己私底下夸就算了,现在那么多人,容易给纪元树敌。

    纪元无父无母,竭尽全力护他的人可不多。

    更别说像新县令这样,身边带着老吏的大族子弟了。

    估计都不知道树敌的意思。

    好在新县令没有坏心思,只是不知这些弯弯绕绕罢了。

    是的,别看还不到午时。

    在场的老油条们都已经看明白了,新县令就是生瓜蛋子,什么都不懂。

    估计他家给他配的老吏,就是知道他这一点。

    不少人都松口气,只要不是胡乱搞事的人就行。

    这个小插曲过后,剩下的流程就顺利了。

    新县令身边的老吏对林县令很是满意,本以为他们提前过来,现在的林县令会不满,没想到安排的如此周到。

    对比起来,自己少爷真的太嫩了。

    也怪不得少爷的长辈把少爷安排到这,估计也是因为林县令公事公办,很好相处。

    当然,也因为这里实在有潜力,这几年的底子不错。

    总体来说,自然还是穷的,但有潜力就够了。

    中午新县令留了饭,是提前过来的仆从们在酒楼准备的,一切安排得十分圆满。

    下午,纪元回了县学,瞬间被大家围住。

    就连乙等堂的蔡丰岚他们都过来询问,纪元也不好说,那新县令一看就好欺负,只挑好了地说:“新县令是化远三十二年的进士,今年不过二十四,说是京城人,姓聂。”

    “新科进士,很是厉害。”

    进士?!

    进士来当县令?

    还是正荣县这种不算富裕的地方。

    “我以为举人已经够稀奇的了。”

    “对啊,竟然是进士,还是二十四岁的进士。”

    “那他的学问,是不是很厉害?”

    纪元好笑道:“我哪能知道这个,新县令今日就是见见人。”

    刘嵘到第二日才过来,知道更多消息:“是京城聂家的,他的叔叔已经是吏部侍郎了。”

    “他爹好像也很厉害,在翰林院当值。”

    吏部侍郎。

    这算解答了纪元之前的疑惑,吏部其中一项事务,就是管着官员们的升迁。

    正荣县的情况,吏部必然了解,更知道林县令什么时候走,还给林县令安排了个升迁的位置。

    当然,也是因为林县令本身才干出众。

    纪元道:“他看着挺好相处的。”

    这个倒是真的。

    新县令毕竟年纪不大,沉稳也是强装的。

    人却不错。

    九月过去,十月里秀才们的俸银还是照常发放,县学夫子们的补贴也没减少。

    这让大家的心终于放下。

    新县令不是个搞事的。

    教谕也是松口气。

    最近一段时间,新县令都跟着林县令学习办公,在学着处理具体的事务,以学生身份自居,新旧两派并无什么矛盾。

    对正荣县来说,这样自然最好。

    一个县令都会有自己的手底下的官吏,也有自己的班子。

    现在两个县令,等于两个班子,两个团队在做同一件事,能暂时如此和谐,实在难得。

    县学里因新县令过来的风波,也逐渐平静下来。

    该好好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