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7h1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穿越考科举 > 第734节
    这次打仗,还是户部从其他地方挪的银钱。

    若橡胶的税收在国库,不少地方的堤坝水渠道路,都能修缮。

    哎。

    皇家是有些自私了。

    只是这话谁也不敢说啊。

    要不是有李首辅在前面,橡胶司的归属,估计早就没有争议了。

    其他官署低声讨论。

    而翰林院的史官院,讨论的声音大了那么一点点。

    今年是会试年,史官院里坐着今年的一甲进士,状元榜眼探花,还有考过来的庶吉士。

    当年纪元等人怎么过来的,他们就怎么过来的。

    他们这会挤在史官院门口,装作路过,其实等着纪大人到对面的阁臣处。

    不仅因为方才的传言,也因为,那是纪元啊!

    是天下学子们的典范,是天下学子们共同学习的对象。

    随便点一个学生出来,问他艳羡学习的对象是谁,必然有纪元的名字。

    特别是史官院这些庶吉士们。

    只有自己考了科举,才知道连中六元是什么水平。

    纪大人当年的文章拿出来,他们至今也是不如的。

    今年的穆状元更是如此。

    他感觉自己能中状元,已经是侥幸。

    像纪大人那样连中六元,就绝对是实力了。

    这位穆状元还有一层身份。

    他是国子监的学生。

    是当年听过纪元讲学的学生。

    化远三十八年,十六岁的纪元前去国子监讲学,当年他二十二,以为自己这个年纪在国子监读书,已经很厉害了。

    所以看到小他六岁的纪六元去讲学,是有些不屑的。

    但那次讲学,完全改变了他读书的想法。

    原来读书不止是为了科举,读书是为了明心,是为了治学。

    “他最后讲,率性,修道,诚心,正意,崇志,广业。”

    “读书,便是以此为尚。”

    这不是穆状元头一次讲当年的事。

    可身边的庶吉士们,还是爱听。

    因为这对纪大人来说,不是一句空话,他是真的在这样做。

    率性,修道,诚心,正意,崇志,广业。

    哪一个不是?

    说漂亮话的人很多,但只有说到做到的人,才会令人敬佩。

    如今的学生们,都以纪元为榜样。

    特别是穆状元,他真的太佩服纪元了!

    纪元就是他的神!

    所以纪元跟几位大学士出现在翰林院的时候,他们直接呆住了。

    纪大人!

    纪六元!

    他们的榜样!

    虽然大家尽量克制自己,可看到纪大人笑盈盈的跟他们打招呼,大家还是深吸口气,努力平静下来。

    等关上史官院的门,听到里面爆发尖叫跟叫喊声。

    “纪大人真帅啊!”

    “纪大人跟我们打招呼了!”

    “这真的是文曲星下凡吧?”

    便是被抬着回来的李首辅,都忍不住笑了下:“他们都以你为榜样。”

    说起来,还有一个原因。

    这事还要吏部侍郎聂大人说,进到阁臣处,聂大人兴奋的拍着纪元肩膀:“好啊,你知道吗,原本如今考中功名的就多,前些年还有次恩科,有功名的人就更多了。”

    “朝中根本没有位置给他们,还好你提议开设工科等学科,现在科举压力小了不少,大家也有其他路可以走。”

    礼部已经着手去完善各类学科,总之是鼓励大家不要单单举业,若举业不成,就学其他的。

    如今的工科多火啊,只要跟蒸汽机相关的,不仅能养家糊口,还能过好日子呢。

    除了这个之外,还有一件事:“那南齐府近百万人需要管,一下子就派去一两千官吏,真是好啊。”

    “这吏部的官,也好做了。”

    以前一个坑位,有好几个人要等。

    现在一次性多了那么多“岗位”,能不好吗。

    再者,现在的官员们,似乎也不排斥偏远之地了,他侄子聂世鸣就是个例子。

    聂世鸣要去东北苦寒之地,原本家里还不愿意,搬出纪元的例子之后,大家就同意了。

    聂世鸣在那边也过得不错,下个任地还是在东北。

    说是在那边种稻子,稻子种的极好。

    他想再留一个任期。

    其他各家差不多也是这样。

    但凡有些进取之心的,都不怕去偏远的地方。

    因为他们发现,那边是苦,却也能出政绩。

    他们虽然比不上纪元,那也想努力追一追,谁让纪元是他们的榜样。

    聂侍郎说完,笑眯眯道:“怎么样,要不要来吏部,都是老熟人了,肯定不会亏待你。”

    纪元一时并未接话。

    吏部自然是极好的。

    掌管着官员们的升迁考核,可以说是京城最有实权的部门之一。

    跟户部并成六部之首。

    聂侍郎认为,这对纪元来说,肯定是有吸引力的。

    而且聂侍郎的算盘打的很好。

    如今的吏部尚书是李首辅,不过李首辅身体这样,其实聂侍郎说是侍郎,早就有了尚书之实。

    等到明年李首辅退下,他肯定是吏部尚书,五十九岁的吏部尚书,那就还有六年的任期。

    六年的时间把吏部交给纪元,绝对没有问题。

    到时候他退的踏实,更不怕人走茶凉。

    这是对纪元人品跟实力的双重信任。

    不过户部尚书文大学士,估计也是这个想法。

    文大学士今年五十六,比他年轻三岁。

    那纪元要是接文大学士的位置,就要多等三年,那就是九年。

    而且怎么说,也是他跟纪元更熟吧?

    说白了,接任者,必须人品信得过,还不会对前面的人清算,更要有绝对的能力,大家利益可是捆绑到一起的。

    纪元,绝对是个好人选。

    他们这边说着,文大学士那边也频频看过来。

    纪元干脆不瞒着大家,直接说了他想去的地方。

    “其实,下官想去工部。”

    李首辅,聂侍郎,文大学士,还有后面不过四十多岁的工部尚书缓缓抬头。

    啊?

    来工部?

    工部尚书,今年不过四十三。

    这么年轻坐上这个位置,看着好像很厉害。

    但人人都知道,其实还是工部出的事情多。

    之前工部跟楚大学士勾结,还发现跟皇室有些来往。

    反正前些年的政坛清算,工部元气大伤。

    像前往肃州投靠纪元的宋留群宋家,甚至纪元的岳丈程大人,之前都是在工部出事。

    加之楚大学士跟当时的工部尚书有往来,清算的时候,那个尚书以及党羽全都“致仕”。

    所以说工部人才凋零,点了个年轻的工部尚书上来,不少人都说,这位只是临时的差事,等找到合适的人选,还会再换。

    为何?